警惕先追款后付费骗局 追债陷阱背后暗藏连环收费套路
点击次数:162
2025-04-07 00:03:13
警惕先追款后付费骗局 追债陷阱背后暗藏连环收费套路
近年来,以“先追款后付费”为噱头的债务追讨骗局频发,不法分子利用当事人急于追回欠款的心理,通过虚假承诺、连环收费等手段实施诈骗。以下是此类骗局的常见套路及防范建议: 一、常见骗局套路 1. 虚假承诺与

警惕先追款后付费骗局 追债陷阱背后暗藏连环收费套路

近年来,以“先追款后付费”为噱头的债务追讨骗局频发,不法分子利用当事人急于追回欠款的心理,通过虚假承诺、连环收费等手段实施诈骗。以下是此类骗局的常见套路及防范建议:

一、常见骗局套路

1. 虚假承诺与诱导付费

诈骗分子通过短视频、社交媒体等渠道宣称“前期不收费”“打赢官司再付费”,吸引受害者上钩。实际操作中,他们会以“咨询费”“诉讼费”“保全费”等名义要求预付小额费用,随后以“材料不足”“需疏通关系”等理由要求追加资金。案例显示,有受害者被诱导转账30余次,累计金额达24万元。部分机构谎称“有法院关系”“保证胜诉”,但实际并不具备合法资质。

2. 冒充正规律所或公检法人员

部分骗局通过伪造律师事务所资质、冒充律师或公检法人员增强可信度。例如,伪装成“知名律所”组建微信群,虚构成功案例诱导受害者支付费用;或通过篡改来电号码,冒充警察威胁“不付款将面临法律制裁”。甚至有诈骗分子在受害者要求退费时,反诬对方“被警方欺骗”。

3. 连环收费陷阱

在收取首笔费用后,诈骗者会以“手续费”“差旅费”“执行保证金”等名目持续索要资金。部分案例中,受害者支付初期费用后,发现对方既不推进案件,也不退款,最终被拉黑失联。某些机构甚至通过合同设置模糊条款,后期以高比例分成(如30%-50%)攫取追回款项。

4. 伪造证据与虚假操作

诈骗者可能要求受害者签署《服务确认书》或提供银行账户密码,伪造操作流程以逃避监管。例如,诱导受害者在未看清协议内容的情况下完成手机签约,并强制录像、按手印制造“自愿”假象。部分机构还会丢弃受害者提供的法院判决书等材料,仅以骗取前期费用为目的。

二、防范建议

1. 核实资质与合同条款

  • 确认服务机构是否为正规律所(可通过司法部官网查询律师执业信息),警惕以“法律咨询公司”“科技公司”名义开展诉讼业务的机构。
  • 签订协议前,需逐条审核收费方式、服务范围及责任条款,避免模糊表述导致后期纠纷。
  • 2. 警惕低价与过度承诺

  • 正规追债服务通常采用“风险代理”模式,收费比例不低于30%,且需结合案件难度评估。若机构宣称“零成本追债”或收费远低于市场价,极可能是骗局。
  • 对“100%追回”“法院内部关系”等绝对化承诺保持警惕,法院执行案件需通过官方渠道查询进展。
  • 3. 保留证据并及时止损

  • 保存聊天记录、转账凭证、合同等材料,若发现对方失联或拒绝提供案件受理证明,立即报警并申请止付。
  • 遭遇威胁或骚扰时,可向公安机关报案,并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。
  • 4. 优先通过正规司法途径解决

  • 法院执行程序包括财产查控、限制高消费等措施,若已进入执行阶段,应直接联系执行法官了解进展,而非轻信第三方机构。
  • 涉及跨境债务或投资移民纠纷时,需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,避免落入“快速绿卡”“高收益投资”陷阱。
  • 三、典型案例警示

  • 冒充律师诈骗:胡先生因轻信抖音上的“律所广告”,支付600元咨询费后被要求追加费用,所幸及时报警止损。
  • 虚假执行骗局:徐某谎称可通过“法院关系”追债,骗取王女士24万元,最终因诈骗罪获刑3年6个月。
  • 合同陷阱:某祛痘门店以“先享后付”诱导消费者签约,实际通过快速操作手机和强制录像掩盖欺诈行为,导致用户被迫分期付款。
  • 债务追讨需通过合法途径,任何脱离法院正规程序或要求预付高额费用的“捷径”均存在风险。公众应提高法律意识,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,避免因急于求成落入骗局。如已受害,请立即保存证据并报警,减少损失。

    友情链接: